金圖騰教育自從建校以來,全國已經有近上千名學生走進過各地金圖騰學校。全體師生共同生活、共同學習,一起反思、一起總結,穩步成長、走向成熟。我們全體教師在和學生們一起學習生活中,在和家長們的溝通交流中,得到了鍛煉成長,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身心靈都得到快樂的成長,我們開辦家長課堂,講關于家庭教育,國學傳統文化的教育,關于心靈成長等課程。
首先是學生問題。在和學生接觸中,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學生入學前就掌握了一些計算、文字、外語和科普知識,對電腦、電視及一些高科技電子產品的癡迷和熟練程度讓人驚訝。另外很多學生對師長的敬畏、對同學的友愛包容、做事的責任心、踏實的學習勞動態度及虛心學習別人優點的品質等方面表現的比較差。概括地講,學生普遍比較聰明伶俐、知識面比較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是學生們精神世界需要充實,道德品質需要培育,勞動意識需要增強,動手能力需要鍛煉,學習興趣需要提升,學習的目標、范圍、態度和方法需要矯正引導。
其次家庭問題和家長問題?,F在社會,生活節奏較快、人口流動性大,提倡競爭,鼓勵消費。整個社會環境比較浮躁、空虛、重物欲享受輕品德修養。社會環境與傳統文化精神有極大偏差甚至是背道而馳。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縮影。所以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了社會普遍性的家庭和諧度較低,家庭矛盾較多,離婚率較高。那么家長,尤其城市的家長,雖然不再缺衣少食,卻更忙碌更浮躁了。在輕視家庭的傳承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的這近一百年中,我們暴露出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甚至危及到我們的生存。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家長是孩子的*任老師,教育孩子成人;學校為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幫助孩子成才;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工作的機會,幫助學生們鍛煉成長。那么為了孩子們教育,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一起成長。
了解胎教及家庭教育的人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校學習及將來的事業都與家庭有極大的關系。孩子在母親腹中就會受到父母思想的影響,就已經開始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了。在入學前,孩子和家長朝夕相處,隨時在感受家長的心理、思想,隨時在模仿學習家長的做事方式、行為習慣。所以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習慣。孩子入學以后,雖然在學校里生活學習的時間比較多,接觸老師同學的時間也較多。但這并不意味著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可以依靠學校和老師。家長和孩子血脈相連、心心相通。就算是遠隔萬里,家長的一個小的想法、念頭也直接會影響到孩子。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如曾子的故事等。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有獨特的優勢。
雖然,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這些教育育的重要性,有的甚至把孩子送到能學習傳統文化,德能學多方面
培養的學校,但是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差別太大。在很多沒有學習傳統文化的家庭,很多孩子放假回家之后,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方式。學校的培養在家庭的習慣、電腦電視電子游戲、社會誘惑面前不堪一擊。當然,不排除在有些傳統文化氛圍較正較濃的家庭,孩子在家里的生活和學校的學習形成了很好的互補、配合。
我們希望孩子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希望孩子有較強的能力。在向學生、老師、學校和社會提要求的時候,作為家長什么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們能為提升孩子的道德品質、動手能力、生活學習態度貢獻什么呢?在繁鬧的城市里,在不足一百平米的家中,我們忙于工作忙于生計,把孩子留在家里交給了電腦電視和作業。這樣孩子們在德行上能學會尊老愛幼嗎?能鍛煉到生活能力嗎?能激發出學習興趣和堅忍不拔的生活態度嗎?
如果您確定了孩子的教育目標,確定了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愿意并且有能力為其他人服務的人、一個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的人,那么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想法和實際行動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孩子,為了社會的未來,我們要按為孩子的選擇的教育目標去學習。通過不斷地學習成長,逐漸地改善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自己的教育敏感度,提高自己為孩子成長創造學習機會的能力。至樂莫若讀書,至善莫若教子!在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教育子女的時候,我們將收獲到幸福人生。